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我们能否成功跨越算法的“非物质距离”?

青岛科技通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日报 2021-02-01 09:41 次阅读

站在媒介演化的时间线末端回望,你会看到近10年来“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轻捷小巧,如同很多食肉型小恐龙在巨大笨拙的食草型恐龙边跳跃飞蹿”。如果再聚焦近3到5年,你会发现这些飞蹿的小恐龙都有着一颗智能算法的心。

复杂社会需要借助技术或者物质来管理时间和空间,媒介因此应运而生。由于技术具有“透明性”,一旦你习惯它了,就会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如同鼻梁上的眼镜,你看到的清晰世界,其实是被镜片中介转化过的图像。而我们常常对技术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甚至希望它可以解决现实社会中连我们自身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算法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希望智能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获得快感;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算法能够绝对智能、察觉情感甚至超越人性。但这个问题还有第三个面向,即算法并非作为“媒介”被动地处于我们与事物之间,技术的自主性使其具备“中介化”的能力,可以参与社会互动,建构社会现实,成为基础设施。

疫情的出现提升了区域间人口流动风险,但同时人们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会议等在线方式进行的沟通和交流却有增无减。我们试图通过延长社交软件中的亲密时间来弥补物理空间上的距离。但即便是在线上,也同样存在着社交区隔、知识生产沟、观念的距离、算法认知差距这样的“非物质距离”,它让我们的交流虽然可以跨越山海,但却无法总是抵达内心。

前段时间的微信版本升级,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微信“会客厅”要变成社交“大广场”了。走出熟人朋友圈,进入陌生人社交,在公开的数字环境中应该如何自我介绍、获得关注、连接彼此、进行互动?我们看到越来越高的权重被赋予机器运算,那么这会影响我们的信息环境吗?相比之前那个更多是手动加好友、友邻点赞推荐、熟人关系优先的系统,算法推荐会衍生出新的社交区隔吗?考虑到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进行社交互动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这样的疑问非常值得思考和重视。

一直以来,不同阶层获取信息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备受关注。通过信息聚合和内容过滤,算法推荐实现了当年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预言的“我的日报”。千人千面、千人千搜,这样的内容获取比起无差别的大众传播,会不会出现新的知识生产沟?虽然理论上每个用户都能创作内容,但智媒时代知识的获取高度依赖特定组织生产特权——“组织控制着将哪些信息提供给谁,以达到定制所要求的效果”。定制出来的知识在先期就嵌入了垄断与售卖,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无菌饲料室”——“它只不过是一个根据消费模式和广告偏好制作的故事集,它在信息流中穿梭往返,但从不偏离精心的设定”。

过滤泡、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都指出了网络群体之间存在隔离、孤立和极化的现象。虽然国情和语境不同,但如果从算法和模型的角度来看,这种群体间的观念差距有可能是通过观点间的距离累积而成的。比如著名的新闻深度学习模型deepnews.ai,它可以通过计算不同内容间“观点的距离”来合成推荐模型,帮助用户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点。但这种合成叙事更多基于的是文章中可被量化的要素,较少考虑信源,也不太考虑观点的倾向性。更重要的是,这种精致且实用的商业模型会不断强化,用户长期浸淫其中,观点间距离会沉淀并巩固下来成为观念的差距。

虽然对于算法推送是否会造成社会心态撕裂、社会信任缺失的讨论尚未有定论,但对算法的认知差距——即用户能否意识到他所看到的内容,其实是一个智能装置通过一整套技术组件运算所呈现出的结果——这样的反思性思维,却与社会阶层背景之间存在联系。“现存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是算法认知差距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系统所强调的“个体价值”实则是一种伪个性。以经济要素为底色的智能推送,个人偏好需要与社交关系、环境热度相匹配,通过这种机制再生产出的“知识人”,看起来是个性化的,但并不是真正的“独特”,而是看似很特别,实则很普通。系统的偏好并不鼓励真正的多样性,“聪明且实用”的“知识人”远比负责任的公众更受欢迎。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与算法相关的“非物质距离”,有的看起来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有的与其说是由技术催生的,不如说是通过技术放大的;还有的则是我们同技术一道共同产生的。算法是现实的投射,同时算法在未来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技术生态圈,很多现实问题恰恰是因为算法而被显现和撬动出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与其刻意去消除距离,不如尝试相互理解。或许有一天,智能算法依旧无法让我们跨越身心鸿沟,但可能还会诞生新的共存方式。

原文标题:我们能否跨越算法的“非物质距离”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青岛科技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算法
    +关注

    关注

    23

    文章

    4452

    浏览量

    90745
  • 网络
    +关注

    关注

    14

    文章

    7248

    浏览量

    87433

原文标题:我们能否跨越算法的“非物质距离”

文章出处:【微信号:qdkjjkjt,微信公众号:青岛科技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STM32F429能否通过设置源地址滤过将业务主机的arp广播报文滤掉?

    把控制器挂在了交换机上,交换机上有极高密度的arp报文造成以太网接收中断无法及时处理。 看手册中有广播帧滤过和单播帧滤过,能否通过设置源地址滤过将业务主机的arp广播报文滤掉(单播和广播功能在手册中是分开写的,不清楚单播的源地址滤过配置
    发表于 03-19 07:58

    热重分析仪:探索物质热性质的关键工具

    热重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热重法,即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通过精确控制加热速率、气氛以及测量精度,热重分析仪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1:35 90次阅读
    热重分析仪:探索<b class='flag-5'>物质</b>热性质的关键工具

    对于距离较远的监控摄像头的连接,应该选择中继器还是无线网桥?

    对于距离较远的监控摄像头的连接,应该选择中继器还是无线网桥? 对于距离较远的监控摄像头的连接,无线传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解决方案。而在无线传输中,要实现跨越长距离的监控视频传输,可以选择中继器或无线网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1:35 831次阅读

    各位技术大佬,请问下通信距离能否人为控制呢?

    请问各位论坛技术专家们一个问题,短距离无线通信能否控制距离呢?比如设置或者做到仅在半米/一米/50米.....之内做通信的效果呢?就拿半米这个距离限定举例,
    发表于 01-07 13:47

    能否将Linux下的SDK转换成FreeRTOS ?

    STDK的 RT1052 的 SDK 是否已经正式发布? 能否将 Linux 下的 SDK 转换成 FreeRTOS ? 我们能使用 RT1052 来开发物质的桥梁功能吗 ?
    发表于 11-10 08:16

    步进电机S加减速算法与查表方式哪个更好?

    步进电机S加减速算法与查表方式哪个更好,有谁用过,能否提供实例?
    发表于 11-08 08:10

    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能否检测温度值?

    如果不考虑测量距离的话,能否通过输出电压判断测量物的温度?
    发表于 10-07 06:18

    STM32F429能否通过设置源地址滤过将业务主机的arp广播报文滤掉?

    把控制器挂在了交换机上,交换机上有极高密度的arp报文造成以太网接收中断无法及时处理。 看手册中有广播帧滤过和单播帧滤过,能否通过设置源地址滤过将业务主机的arp广播报文滤掉(单播和广播功能在手册中是分开写的,不清楚单播的源地址滤过配置
    发表于 08-07 06:46

    广电计量8种标准物质获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证书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23年第五批国家标准物质。广电计量标准物质事业部研制的“异辛烷中正十六烷溶液标准物质”“异辛烷中硬脂酸甲酯溶液标准物质”“异辛烷中丙体六六六溶液标准
    的头像 发表于 07-21 18:08 895次阅读
    广电计量8种标准<b class='flag-5'>物质</b>获国家二级标准<b class='flag-5'>物质</b>证书

    影响光纤传输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光纤传输是以光导纤维为介质进行的数据、信号传输。单根光纤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传输距离通常能达几十公里,下面科兰通讯小编未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影响光纤传输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光纤传输距离主要是取决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0:04 1585次阅读

    Dijkstra算法和A*算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介绍Dijkstra算法和A*算法,从成本计算的角度出发,并逐步展开讨论。 我们将从广度优先搜索开始,然后引入Dijkstra
    的头像 发表于 07-07 10:56 606次阅读
    Dijkstra<b class='flag-5'>算法</b>和A*<b class='flag-5'>算法</b>

    如何知道Win10 IoT的SD安装过程是否已成功完成?

    能否告诉我们如何知道 Win10 IoT 的 SD 安装过程是否已成功完成?快速入门指南说要等待 30 分钟。是否有任何编程完成的症状。 我们正在尝试通过 SD 将 Win10 IoT
    发表于 06-05 06:15

    东方智感发布土壤传感器“方物”:智能近红外物质检测仪

    该传感器是一款智能近红外物质检测仪,区别于实验室专业设备,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基于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方物核心的物质检测技术。首发的“方物”可以测量900 ~ 1700nm的近红外光谱范围,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技术联合机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5-10 09:47 700次阅读
    东方智感发布土壤传感器“方物”:智能近红外<b class='flag-5'>物质</b>检测仪

    请问在STM32板子上能运用fopen()之类的C库函数吗?

    目前想在STM32中运行一个算法算法中包含了一些C库中的文件操作函数fopen()\\\\fwrite()\\\\putchar(),请问能否在STM32上编译运行成功呢?
    发表于 05-05 10:21

    SPFA 算法:实现原理及其应用

    不能有负环。 二、SPFA 算法 1、SPFA算法的基本流程 1.初始化 首先我们需要起点s到其他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一个很大的值(比如9999999,像是 JAVA 中可以设置
    发表于 04-29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