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日本科学家研发纸质微针贴片,可测量血糖水平

如意 来源:cnBeta.COM 作者:cnBeta.COM 2020-09-15 10:45 次阅读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一些微针贴片,也有一些廉价的一次性纸质生物医学检测包。日本科学家现在已经将两者结合起来,利用纸质微针贴片测量血糖水平。通常情况下,微针贴片由一个小的聚合物方块组成,方块的底部钉有一系列细小的针头。

当这种贴片压在身上时,针头会无痛地刺穿皮肤表层。然后,这些针头会吸入皮肤细胞周围的间隙液,以便对其进行分析。由于该液体中的生物标志物水平通常与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水平相对应,因此通常可以使用微针贴片,而不是使用更痛苦的皮下针来抽取实际的血液样本。

对于实验性的新设备,东京大学的一个团队首先将熔化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和盐的混合物倒入一个模具中,该模具中加入了微小的锥形空腔--这些形成了微针。然后将模具翻转过来,针面朝上,聚合物层的平坦背面被压在一张纸上。这使得聚合物流入纸张的孔隙中,与纸张粘合在一起。

聚合物/纸张组合从模具中取出后,其微针在溶液中冷却。这使得针头上充满了数以千计的微小孔隙,通过毛细管作用吸入液体。最后,使用双面胶带,将一张胶敏纸贴在底纸上。当将得到的贴片在含有溶解葡萄糖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测试时,针头上的孔隙成功地吸入了液体,这些液体通过底纸向上流动,并进入葡萄糖敏感纸。这使后者改变了颜色,表明了凝胶中葡萄糖的含量。

现在,研究人员希望一旦微针贴片得到进一步发展,客户可以在自己家中使用这种廉价的、一次性的、可生物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设备,来检测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据报道,该技术可以通过实施对葡萄糖以外的生物标志物敏感的纸张,来适应其他各种情况的测试。

最近发表在《医疗设备与传感器》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描述。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24

    文章

    48038

    浏览量

    739912
  • 血糖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

    浏览量

    10483
  • 微针技术
    +关注

    关注

    2

    文章

    71

    浏览量

    8646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一种基于物联网(IoT)的可穿戴血糖监测(iGM)系统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的管理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来说至关重要。传统的血糖(BG)检测需要刺破手指,是一种侵入性技术。如指尖采血检测等侵入性过程对患者的依从性有负面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3-26 09:21 914次阅读
    一种基于物联网(IoT)的可穿戴<b class='flag-5'>血糖</b>监测(iGM)系统

    直径仅为5mm的微型光学传感器,有望应用于连续无创血糖监测

    一直以来,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依靠指尖采血或贴敷微针来测量并管理血糖水平。除了疼痛之外,这些方法还会带来瘙痒、发炎和感染等副作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09:25 759次阅读
    直径仅为5mm的微型光学传感器,有望应用于连续无创<b class='flag-5'>血糖</b>监测

    谷歌DeepMind科学家欲建AI初创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的两名杰出科学家Laurent Sifre和Karl Tuyls正在与投资者商讨在巴黎成立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事宜。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4:41 197次阅读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1月19日上午,首届 “国家工程师奖” 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1 名个人被授予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50 个团队被授予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9:22 1073次阅读
    飞腾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AI心灵之窗开启,科技再掀革命

    大家好,欢迎收看河套IT WALK第128期。 今天的科技新闻有:日本科学家首次从人脑活动中生成心灵图像,悉尼科技大学研发新型读心器“BrainGPT”,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第二代迎来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6:10 231次阅读
    AI心灵之窗开启,科技再掀革命

    迄今世界最灵敏力传感器问世,可测量电子重量的十分之一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1月2日报道,法国科学家利用极冷的铷原子,制造出了迄今最灵敏的力传感器,其可测量拎起单个电子所需力十分之一大小的力,未来有望揭示全新力的存在。相关论文已经提交预印本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08:45 166次阅读

    无需供电的智能隐形眼镜,可连续监测泪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糖尿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口,患者需要持续监测血糖水平以控制疾病并避免并发症。通常,患者每天需要多次刺破手指采血以进行血糖监测。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09:15 735次阅读
    无需供电的智能隐形眼镜,可连续监测泪液中的葡萄<b class='flag-5'>糖水平</b>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对于近期网络传言的华为3.2万名科学家移籍华为方面表示,造谣者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传言,比如“华为孟晚舟宣布23万亿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6:51 994次阅读
    华为辟谣3.2万名<b class='flag-5'>科学家</b>移籍

    科学家呼吁开展气候合作

    三位研究人员介绍了建立地球数字孪生的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并做出应对。 三位顶尖科学家正在帮助带领计算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打造地球的 数字孪生 。 Peter Bauer
    的头像 发表于 07-06 20:10 288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呼吁开展气候合作

    基于碳点修饰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可见光下检测葡萄糖浓度

    人体内的血糖水平与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血糖水平异常通常会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发表于 07-06 09:55 402次阅读
    基于碳点修饰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可见光下检测葡萄糖浓度

    可植入血糖驱动代谢燃料电池用于血糖水平的持续监测和调控

    智能电子设备正越来越多地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塑造了一个个新的诊治机遇。糖尿病目前仍处于不可治愈状态,如何利用科技发展治愈糖尿病是科学家们近年来致力攻破的难题之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4:26 463次阅读
    可植入<b class='flag-5'>血糖</b>驱动代谢燃料电池用于<b class='flag-5'>血糖水平</b>的持续监测和调控

    基于荧光的生物可降解微针传感器阵列用于连续血糖监测

    连续血糖监测(CGM)在实时跟踪血糖水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为有效预防低血糖或高血糖发作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提供关键信息。
    发表于 06-26 09:57 496次阅读
    基于荧光的生物可降解微针传感器阵列用于连续<b class='flag-5'>血糖</b>监测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首次完成纳米级排列量子传感器的精细任务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利用六方氮化硼二维层中的硼空位,首次完成了在纳米级排列量子传感器的精细任务,从而能够检测磁场中的极小变化,实现了高分辨率磁场成像。 氮化硼是一种含有氮和硼原子的薄晶体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0:13 360次阅读
    <b class='flag-5'>日本</b>东京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首次完成纳米级排列量子传感器的精细任务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贵珍教授登榜“2023科创家”

    “一群跨越了科学与商业边界的人”这是科创媒体36氪对科创企业家的定义。近日,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贵珍教授从全赛道中脱颖而出, 登榜首届“2023科创家”榜单。此次共有15位教授荣登榜单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19:15 2336次阅读
    踏歌智行创始人、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余贵珍教授登榜“2023科创家”

    科学家用银线团搭建「纳米线网络」,触电就像大脑一样运作

    这也是如今不少AI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特性。最近,来自悉尼大学和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试着通过使用纳米线网络(NWN)来模拟人类大脑在受到电激时的反应,实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09:30 426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用银线团搭建「纳米线网络」,触电就像大脑一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