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HDD终将成为历史

工程师 来源:与非网 作者:与非网 2020-09-11 16:10 次阅读

10K HDD 谢幕,数据中心将“换新颜”

来源:与非网

作者:吴子鹏

当人们谈论 SSD(固态硬盘)和 HDD(机械硬盘)的时候,速度问题总是毫无争议。SATA3 接口的 HDD 最大传输速度只有 550MB/s,实际使用中的连续读写速度最高大约 200 MB/s,但对于 SATA3 接口的 SSD 而言,连续写入速度很容易就能达到 500 MB/s。

因此,在大数据处理越发重视存储效率的当下,凭借着速度方面的绝对优势,SSD 在各个应用领域对 HDD 的替代都是大势所趋。比如在数据中心领域,常用的 10K(10000 rpm)HDD 终将成为历史。当与非网记者问到美光 5210 SSD 产品在数据中心的主攻方向时,美光存储产品事业部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首席技术市场工程师 Doug Rollins 很明确地说,其是 10K HDD 的替代品。

这样看来,首先美光 5210 SSD 的设计理念是明确的——为取代 10K HDD 而设计。硬盘每分钟最大可以旋转 10000 转,这是 10K HDD 命名的由来,相较于消费市场常见的 5400 转和 7200 转 HDD,10K HDD 转速更快,运行的速度更快一些。

然而,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HDD 在很多场景下已经成为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对数据中心中活跃数据的存储。“HDD 供应商为使其产品能够吸引客户,保持应用于某些市场而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对此感到钦佩。显然,最近大多数 HDD 创新都集中在扩展容量,而不是性能上。” Doug Rollins 也认为,HDD 并没有积极地迎合大数据运算对于存储性能的高要求,而是另辟蹊径选择在大容量方面去体现 HDD 的性价比。

但这带来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超大容量的 HDD 一旦发生故障,重建数据的时间非常长,这会带来更大的问题。这个时候,对于高性能存储人们自然而然会去想用 SSD。按照 Doug Rollins 所说,NVMe 接口已经为每个 2.5 英寸 SSD 提供了 15+TB 的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继续增加。

但之前 SSD 数倍于 HDD 的价格让数据中心运营者望而却步。美光 5210 SSD 是一次突破,2018 年 5 月上市的它当时是全球首款 QLC SSD。

Doug Rollins 表示:“5210 SSD 的 IOPS 明显优于 10K HDD,随机读取速度比最快的 10K HDD 快 175 倍,客户对性能的巨大飞跃感到非常振奋,而且对比 10K HDD 价格相近。”

容量上的考量可以更加凸显 5210 SSD 的针对性,“就 QLC 容量而言,由于 5210 是为取代 10K HDD 而设计的,没有必要发布容量低于 960GB 的产品,因为目前销售的大多数 10K HDD 的容量范围是从 900GB 到 2.4TB(最大)不等。我们的容量是相一致的,实际上甚至更高,最大高达 7.68TB,以帮助提供价格合理的高容量数据中心 SSD。” Doug Rollins 讲到。

在性能、容量和价格之外,业界对于 SSD 和 HDD 的使用寿命谁更占优这方面一直争论不休,从质保方面看,两者是旗鼓相当的,都是 3-5 年。我们一般计算 SSD 的使用寿命都喜欢套用这样的公式:总写入容量=擦写次数 X 固态容量,不过 Doug Rollins 告知与非网记者,美光通过一系列附加特性和技术成功延长了 QLC 技术的使用寿命,超过了这个计算值,确保 5210 满足 OEM 平台的生命周期要求。

他指出,这些技术都已经被应用到 5210 SSD 上,“附加特性(我们针对数据中心的 5210 所特有的)自动、自主地扩展了 5210 的写入能力。这是根据写入量来完成的,目的是使 5210 能够用于通用服务器和存储,并取代以前使用的 10K HDD。”

“即使你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负载,这种独特的特性也可以减轻你对耐用性的担忧。这一特性可主动、动态地管理 5210 的写入负载,提高了性能稳定度,增强了 5210 的耐用性,同时随机写入性能比典型的 10K HDD 更快。” Doug Rollins 进一步讲到。

SSD 久未平息的质疑

对于 NAND 闪存而言,技术前进过程中得到的并非全都是褒奖,从 SLC、MLC、TLC 到 QLC 的发展一直被诟病。比如从 TLC 到 QLC,闪存颗粒的读写速度在下降。

这个问题很尖锐,但与非网记者还是决定将其抛给 Doug Rollins。他并没有上来便否定这些质疑,“关于 QLC 怎样适用于存储技术,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QLC 的读取速度略低于 TLC,而写入速度则低很多,这是由于 QLC NAND 固有的物理特性和每个单元存储更多 bit 的数据造成的,当业界从 SLC 发展到 MLC,以及从 MLC 发展到 TLC 时,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折中情况。”

但他认为,客户给出的积极反馈证明了 QLC SSD 是正确且成功的。“我们的 QLC 技术大受欢迎,客户非常认可这一定位,对 QLC 的需求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原始设备制造商验证表明了 QLC 技术的质量和可靠性。5210 上市销售已经两年多了,现在以其强大的质量和可靠性在业界非常出名。”

Doug Rollins 指出,5210 SSD 从数据处理和安全两个层面很好地完成了数据中心客户的需求:

安全

5210 提供支持加密擦除和 TCG Enterprise 的自加密驱动器(SED)选项。所有 5210 SSD(SED 和非 SED)都支持 NAND 块擦除和数字签名固件。

数据处理

5210 已被很多美光的客户部署,并帮他们实现成功。客户的工作负载读取的数据远远多于写入的数据(商业洞察、分析、内容分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工作负载)时,则非常适合采用我们的标准 5210。

另外,他表示 QLC 技术的发展配合 2.5 英寸的 SATA 外形尺寸,使标准 2U 机箱的总机箱密度达到了 184TB,高于搭载 12TB 7.2K 3.5 英寸 HDD 的 144TB。

QLC 和 TLC 是互补技术

人们对于 SSD 的另一个讨论是“前浪”是否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 QLC SSD 在容量方面体现出更好的性价比,是否会让 TLC SSD 退休,尤其是在数据中心领域?

Doug Rollins 再一次强调了美光的立场:5210 SSD 优化了以前由 10K HDD 提供服务的应用和工作负载,是 10K HDD 的替代品,而 QLC 和 TLC 实际上是互补的技术。

“QLC SSD 将在数据中心应用中增强和补充 TLC SSD。我们预计 TLC SSD 将继续用于混合用途的工作负载以及需要极高性能和耐用性的配置中,QLC 将占据‘暖’存储容量层(在分层环境中),而在冷层中由 HDD 补充,因为这里不需要为更高的性能而支付更多的费用。” Doug Rollins 解释到。

没有一对多替代,没有“同门相残”,作为 QLC SSD 的积极推动者,美光的目标是极为坚定的——5210 SSD 是 10K HDD 的精准替代。如 Doug Rollins 所言,10K SSD 是数据中心的经典产品,但当你看到了一个 IOPS、可靠性和能效更出色的产品,那你还会用 10K SSD 吗?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SSD
    SSD
    +关注

    关注

    20

    文章

    2687

    浏览量

    115475
  • 固态硬盘
    +关注

    关注

    11

    文章

    1356

    浏览量

    56490
  • 机械硬盘
    +关注

    关注

    1

    文章

    209

    浏览量

    25181
  • HDD
    HDD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4

    浏览量

    27095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西部数据公司正式批量出货全新24TB WD Red Pro HDD

    近日,西部数据公司正式宣布将批量出货全新的24TB[1] WD Red Pro HDD。 WD Red Pro HDD为商用和企业级NAS系统环境专门设计,可提供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应对7×24
    的头像 发表于 03-29 16:09 133次阅读
    西部数据公司正式批量出货全新24TB WD Red Pro <b class='flag-5'>HDD</b>

    西部数据为分拆的闪存和HDD业务任命CEO

    全球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西部数据,在2023年宣布了重大的业务分拆计划,旨在将其HDD机械硬盘业务和Flash闪存及SSD固态硬盘业务进行拆分,各自独立成为新的公司。这一战略决策旨在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并促进各业务的持续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1:07 271次阅读

    索尼将与希捷合作让HDD容量翻倍,满足AI增长需求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期,据日媒报道,索尼计划将从今年5月起量产用于大容量HDD的半导体激光器。得益于索尼新开发的磁盘存储容量翻倍的技术,索尼计划与希捷科技合作,大规模生产HDD,并投资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07:59 3061次阅读

    路特斯将于22日纳斯达克上市,吉利或将成为李书福第8家上市公司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方发布的数据,路特斯本次赴美上市拟发行不超过181,315,064股普通股,相较之下,同属吉利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汽车进度稍慢。成功上市后,路特斯将成为吉利总裁李书福旗下的第8家上市子公司。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6:24 278次阅读

    索尼开发出可使HDD容量翻番的技术

    索尼集团近日宣布,他们已成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使机械硬盘(HDD)的存储容量翻倍。这项技术预计将从5月起正式投入量产,并有望为解决当前数据中心存储短缺的问题提供重要支持。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7:07 444次阅读

    AI时代,传统HDD硬盘的出路是什么?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周凯扬)随着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大家对于存储性能的看法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HDD硬盘似乎在慢慢淡出普通消费者的视野。而AI的加速更是让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明显,闪存带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00:00 2952次阅读

    AI手机比例有较大提升 2024年将成为AI手机的元年

    2024年AI手机的比例将有较大提升,将成为AI手机的元年。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1:19 661次阅读
    AI手机比例有较大提升 2024年<b class='flag-5'>将成为</b>AI手机的元年

    国产SSD能否替代进口HDD

    倪光南表示,随着我国国产存储整机和闪存生产能力逐步提升,SSD取代HDD时机已经到来。
    发表于 12-21 15:19 198次阅读

    SSD和HDD的具体对比

    SSD厂商早就预测NAND闪存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让SSD能够在单价上与HDD竞争。事实上,NAND闪存的价格一直在下降。
    发表于 12-01 15:06 590次阅读
    SSD和<b class='flag-5'>HDD</b>的具体对比

    郭明錤:玻塑混合镜头将成为新趋势 华为P70 Art将采用

    目前已发布的苹果iPhone 15 Pro Max同样采用玻塑混合镜头,郭明錤认为这将成为手机摄像头产业的关键新趋势。目前大立光、舜宇光学为玻塑混合镜头的领导制造商,其中大立光具有比较优势。
    的头像 发表于 11-30 10:40 763次阅读

    汽车电子应用指南及历史资料

    Littelfuse推出了第一条将成为汽车电路长龙的产品20世纪30年代的保护技术,随着原始的设计和开发汽车保险丝。这种对汽车行业的承诺今天仍在继续车辆越来越依赖高功率电子设备。
    发表于 09-22 07:06

    HDD可能会在2028年告别历史舞台?

    根据存储行业分析机构Trendfocus的数据,2022年希捷硬盘出货量下降了 43.7%,西部数据同期下滑了 43.0%,东芝出货量同比下降39.3%。从行业整体数据来看,HDD出货量全年下降42.5%。
    的头像 发表于 06-19 11:49 612次阅读
    <b class='flag-5'>HDD</b>可能会在2028年告别<b class='flag-5'>历史</b>舞台?

    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游戏不可或缺的部分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成为游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游戏变得多样多样,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游戏开发的各产业阶段和ai的结合度很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6-01 14:20 791次阅读

    当AI冲击自动化编程,谁将成为受益者?

    随着 GPT-4 的出现,自动化编程迎来新的可能。未来人机协同提高开发效率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AI 的强大能力让很多程序员担心被取代,但业界认为 AI 并不是来取代程序员的,而是来助其提高生产力的工具。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5:29 512次阅读
    当AI冲击自动化编程,谁<b class='flag-5'>将成为</b>受益者?

    当生成式AI照进医疗,医患关系将何去何从?

    被生成式AI点亮的医院,医患狂想终将成为现实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09:22 2085次阅读
    当生成式AI照进医疗,医患关系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