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对5G传送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快闭嘴 来源: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作者:张海懿,李芳,赵 2020-07-01 15:08 次阅读

1引言

自2019年10月我国5G商用正式启动以来,国内运营商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逐步在全国开通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并加快拓展5G+垂直行业应用。为了满足5G规模商用、5G+垂直行业应用发展等典型需求,5G传送网络不仅要满足近期5G前传和中回传的高速率、大带宽、灵活连接、低时延、低成本、智能管控和高精度同步等特性网络建设需求,还要面对中长期5G业务发展的支持小颗粒业务承载、L3 VPN大规模灵活组网、软硬网络切片资源管控、城域边缘云的动态互联等传送需求的挑战。

5G传送技术主要涉及前传、中回传以及相关的光模块器件等,其中前传主要采用光纤直连和波分复用(WDM)技术,后者出现多种实现方案并成为目前业界关注的热点;中回传方案主要聚焦分组切片网(SPN)和基于IP技术承载的无线接入网(IP RAN)增强方案并已启动商用部署。5G前传及中回传基本组网结构见图1。5G传送标准主要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国际电联(ITU-T)、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和光互联论坛(OIF)等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导制定,相关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并取得明显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5G前传、中回传网络、光模块等相关技术方案现状与标准化进展情况,并对于5G传送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5G前传技术及标准化进展

5G无线接入网(RAN)在初期主要采用gNB宏站以及集中式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合设的小规模集中模式;在未来的成熟期可采用CU和DU分离的模式,并实施CU云化和CRAN大集中建设模式。对于CRAN小规模集中场景,DU主要部署在接入机房,集中规模通常为3~5个基站,就近接入二级光交或直接连接基站机房ODF、不跨主干光交环。对于CRAN大规模集中场景,DU集中部署在普通汇聚机房或综合业务接入站点,集中规模通常为10~20个基站及以上,跨主干光交环。

5G前传主要实现AAU到DU之间的信号传输,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光纤直连和WDM方案,WDM方案又可以细分为无源、有源、半有源3种,主要技术特性如下。

(1)光纤直连方案:AAU与DU之间采用光纤直接连接。AAU和BBU分别配置25 Gbit/s白光模块。一般单个5G的S111(单频三扇面站址)基站采用双纤双向互联时需要6芯的光纤资源。考虑到5G基站规模建设将消耗巨大的接入层光纤资源,业界提出25 Gbit/s BIDI(Bidirectional,双向)的解决方案,AAU与DU 双方向的数据信号采用不同的波长在一根光纤中传送,可节省一半光纤资源,光纤直连方案的光纤使用由6芯降为3芯。

(2)无源WDM方案:是指AAU和DU上均配置彩光模块,两端各部署1个无源合分波器实现彩光通路信号复用,不配置任何有源传输设备。该方案在无保护场景下基于单纤双向模式时仅需占用1芯主干光缆。目前,无源WDM方案商用产品主体为基于固定波长的粗波分复用(CWDM)方案。

(3)半有源WDM方案:在DU或BBU侧部署有源WDM设备,AAU侧仅部署无源合分波器,通过光信号调顶等方式实现光模块状态监测、波长调谐等网络运维功能。该方案是近期运营商研究和未来部署的关注重点,正在积极推动产品研发、标准化和测试验证等工作。

(4)有源WDM方案:在AAU侧和DU侧均部署有源设备进行业务接入和传输。该方案的特点是传输与无线专业的设备管理界面清晰,并且传输设备支持完善的网络运维管控能力。考虑到AAU侧工作环境、供电情况,网络综合成本,以及前传100 μs量级低时延、高精度时频同步苛刻要求等因素,预计该方案在现网中规模部署应用的可能性较少。

面向5G前传的WDM技术根据采用波段和通路间隔差异等,又可被进一步分为CWDM、基于局域网通路的波分复用(LAN-WDM)、中等波分复用(M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4 种方案。整体上来看,CWDM技术标准比较成熟,目前无源和半有源CWDM已经有商用产品,是近期C-RAN场景解决光纤资源紧张的主要部署方案;半有源MWDM、LANWDM和DWDM正在产品研发和标准化过程中,重点是推动支持更丰富的管控功能和提高成熟稳定性。

目前,CCSA和ITU-T主要承担5G前传的标准化工作。CCSA TC6已正式立项并启动基于25 Gbit/s速率的WDM系统和彩光模块标准化制定工作,包括CWDM、LWDM、MWDM和DWDM 4种典型的方案;ITU-T SG15也正在聚焦G.698.x系列标准,开展25 Gbit/s DWDM标准的制定,包括固定波长和可调波长,相关参数及赋值研究取得较明显进展。另外,目前ITU-T也已启动讨论前传用25 Gbit/s CWDM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35G中回传技术及标准化进展

5G中回传网络需满足多层级承载网络、灵活化连接调度、层次化网络切片、4G/5G混合承载以及低成本高速组网等传送需求,支持L0~L3层的综合传送能力,可通过L0层波长、L1层TDM通道、L2和L3层分组隧道来实现层次化网络切片等,其典型的技术特性如下。

(1)L2/L3层分组转发层技术:为5G提供灵活连接调度和统计复用功能,主要通过L2和L3的分组转发技术来实现,主要包括以太网、面向传送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TP)和新兴的段路由(SR)等技术。

(2)L1层TDM通道层技术:TDM通道技术不仅可以为5G三大类业务应用(eMBB、uRLLC和mMTC)提供支持硬管道隔离、OAM、保护和低时延的网络切片服务,并且可以为高品质的政企和金融等专线提供高安全和低时延服务能力。

(3)L0层光层大带宽技术:5G和专线等大带宽业务需要5G承载网络具备L0的单通路高速光接口和多波长的光层传输、组网和调度能力。

给出了支撑5G规模商用、5G+垂直行业应用的5G中回传网络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展情况,其中我国主要重点推动ITU-T SG15的L1层MTN和新一代灵活OTN技术标准,以及IETF的L2和L3层的SRv6、SR-TP和网络切片等标准。

45G传送光模块技术及标准化进展

随着光信号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光模块在5G传送网络中的重要性和成本占比日益显著,我国运营商和设备商同期都在加强光模块研发和标准化投入。综合传输距离需求、传输技术方案差异、模块实现成本等多方因素,在前传、中回传等应用场景中,25 Gbit/s、50 Gbit/s、100 Gbit/s及以上速率引入单纤双向、波分复用、新型调制、相干接收等一种或多种关键技术,光模块类型呈现多样化分散发展态势,对于产业链的聚焦发展形成一定影响。

5G传送用光模块的标准化工作主要由CCSA TC6和IEEE 802.3推动制定,目前已取得明显进展。CCSA TC6 WG4已完成面向前传应用的25 Gbit/s单纤双向光模块标准(报批阶段),并已正式立项启动了25 Gbit/s xWDM系列的光模块标准,面向10 km/40 km中回传的50 Gbit/s、100 Gbit/s、200 Gbit/s和400 Gbit/s速率的光模块标准大部分也已制定完成或接近完成。另外,IEEE 802.3与5G传送相关的高速光模块标准,除了面向80 km应用场景的项目P802. 3ct(100 Gbit/s速率)和P802.3cw(400 Gbit/s速率),以及面向单纤双向应用场景的项目P802.3cp(10 Gbit/s、25 Gbit/s、50 Gbit/s速率)之外,其他面向10 km和40 km传输距离的接口标准均已制定完成。

5结束语

总体来看,5G传送技术与标准化工作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尚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未来2~3年5G将进入规模商用期,为多方位支撑5G网络的规模部署与多类垂直行业融合业务的创新应用,后续业界应加强推动5G技术与标准化的成熟完善。在5G前传方面,应重点聚焦推动CRAN大集中的半有源WDM技术标准制定及产业协同化工作,同时也应关注其他应用场景及适用技术方案,以满足低成本、便捷运维管控等需求;在5G中回传方面,需重点推动解决硬切片的TDM灵活管道、软切片的分组高效转发、高精度业务性能监测、网络切片智能管控和自动化运维等关键技术,同时增强超大容量和开放光层互联、海量灵活连接和网络切片承载、基于SDN/NFV的智能管控、按需动态部署和批量开通运维等产业化应用能力。面对多样化的5G传送解决方案,我国产业各界应加强合作、聚焦共识,协同推动5G传送网络的新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测试评估等工作,共同促进5G传送技术与产业有序发展,全力支撑5G规模商用与融合业务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tzh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4G
    4G
    +关注

    关注

    15

    文章

    5357

    浏览量

    117066
  • 5G
    5G
    +关注

    关注

    1340

    文章

    47793

    浏览量

    553851
  • 网络切片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99

    浏览量

    12096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美格智能联合罗德与施瓦茨完成5G RedCap模组SRM813Q验证,推动5G轻量化全面商用

    了坚实的基础。凭借轻量化的5G RedCap模组,我们将为物联网中高速业务场景提供支持,赋能应用创新,推动5G技术在更多行业落地。” 作为5G RedCap
    发表于 02-27 11:31

    DC电源模块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BOSHIDA DC电源模块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DC电源模块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以下是DC电源模块
    的头像 发表于 01-11 15:57 168次阅读
    DC电源模块<b class='flag-5'>技术</b>的<b class='flag-5'>未来</b><b class='flag-5'>发展趋势</b>

    国产光耦的崛起与未来趋势

    本文将详细分析国产光耦的发展趋势,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前景。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1:01 268次阅读
    国产光耦的崛起与<b class='flag-5'>未来</b><b class='flag-5'>趋势</b>

    面部表情识别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面部表情识别技术作为一项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探讨面部表情识别的未来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18:22 728次阅读

    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AI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16:07 7494次阅读

    一文解读AI未来发展趋势、影响和挑战

    人工智能(AI)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领域,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AI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这篇文章将探讨AI的未来发展趋势、影响和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17:21 3086次阅读

    5G技术发展,PCB板厂工艺和技术新要求,你都了解吗

    通讯领域产业产值为6,310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8,280亿美元,2021年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8% 通讯产品pcb面临的挑战 随着5G技术发展5G通讯产品对
    发表于 06-09 14:08

    UWB人员定位未来发展趋势

    等优势。未来几年,UWB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G和UWB的结合。5G未来的核心通信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09:03 333次阅读
    UWB人员定位<b class='flag-5'>未来</b>的<b class='flag-5'>发展趋势</b>

    中国信通院公布 5G 标准必要专利全球最新排名:华为第一、小米首次进入前十

    的全部5G声明专利及其同族扩展专利,从专利声明量、多国授权专利量、技术领域等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展示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活动的情况。此外,本报告基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3GPP
    发表于 05-10 10:39

    5g技术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

    5G技术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它将为我们未来提供更快、更智能、更可靠的通信服务。以下是5G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5-08 16:08 1.3w次阅读

    5G NR信号的解调分析

      现代的频谱仪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测量频谱,借助于DSP技术,现代频谱仪同时具备矢量信号的解调与分析功能,因此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为频域与信号分析仪,可以同时对信号进行频域,时域和调制域的分析
    发表于 05-06 11:49

    Wi-Fi6和5G对比分析哪个好?

    5G各自都有最适用的场景,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取代另一个。5G和Wi-Fi 6的结合是公共和私有网络在可预见的未来的必然趋势,二者是互补的关系,它们的联手能有效提升新建和现有网络的效能
    发表于 05-05 10:59

    5G毫米波有哪些优势?

    实施波束切换。最后,半导体材料和封装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着5G毫米波技术快速发展,可将大规模阵列天线和射频链路整合成性价比更高的相位阵列射频器件(RFIC),从硬件上为
    发表于 05-05 10:49

    哪些毫米波频率会被5G采用呢?

    。   毫米波势在必行   尽管5G未来尚不明朗,但毫米波无疑将成为定义5G的关键技术。射频系统将会对5G
    发表于 05-05 09:52

    5G网络架构,5G中的SDR和SDN是什么?

    技术网络的融合网络通信,以及与卫星、蜂窝网络、云、数据中心和家庭网关联合的开放通信系统。   5G网络架构   5G网络有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三部分。接入网一般是无线接入网(RAN),主要由基站
    发表于 05-05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