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IT主要围绕两条核心主线进行

KSiH_idg_capita 来源:IDG资本 作者:IDG资本 2020-06-23 17:12 次阅读

寒冬中自有物种会进化。2020年,对于企业服务SaaS是里程碑式的一年。新冠推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培养企业习惯和夯实云计算+协作平台两大SaaS底座。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风口”的SaaS企业,同时也面临着巨大考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何调整自身迎接机遇和挑战?今天就带你复盘SaaS之王Salesforce的崛起之路。

在Salesforce成立的第一个10年,也就是1999-2009年,SaaS是一种尚未完全验证的商业模式,但Salesforce通过不断探索,打下了主业基础。这个阶段的成功,主要是由“新产品模式+新商业模式”奠定的。第二个十年,Salesforce开启外延式战略,围绕产品和技术两大逻辑主线进行并购,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回望成长之路,Salesforce牢牢把握住了每一个爆发节点,并结合市场特征不断尝试新的变革。一路带领CRM单一产品,从工具走向平台,走向社交网络,如今又走向AI。巨头正是这样,一步步演化而来。

作为被Gartner公司连续14年评为特定领域魔力象限的领导者,Salesforce在企业级软件市场拥有较为成熟的生命周期,是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公司,亦是国内CRM(企业级销售管理软件)赛道甚至整个SaaS领域玩家争相模仿和对标的范本。

根据Gartner2019年统计,2018年全年Salesforce的CRM板块收入为94.2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9.5%,超过了第2-4名SAP、Oracle和Adobe的总和,在企业数字化趋势和头部效应之下,不难想象,这一数据仍将动态攀升。

为什么会是如此?

麦肯锡三位资深顾问曾经对世界上不同行业的40个处于高速增长的公司展开深入研究,并在《增长炼金术——持续增长之秘诀》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层面理论:

第一层面是拓展和守卫核心业务;

第二层面是建立新兴业务;

第三层面是创造有生命力的候选业务。

他们认为,所有不断保持增长的大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保持三层面业务的平衡发展,Salesforce也不例外,在源源不断地建立新业务的同时,能够从内部革新核心业务,并且开创新业务,这种技巧关键在于保持了新旧更替的管道畅通,一旦出现减退势头便不失时机地以新替旧。

这意味着,Salesforce可能是研究SaaS模式可行性的一个最佳样本。这些当下国内SaaS类企业正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都可以在Salesforce的成长历程中找到相关的解决逻辑和方法。

在文中,我们试图回答如下问题: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创业者应当具备哪些特征?

SaaS企业如何在降低CAC(客户获取成本)的同时高效率获客、保持用户数增长的同时稳定的现金流?

企业应该如何用户忠诚度、未来的产品打造和定价策略以及企业扩张节奏三者之间该如何权衡?

又该如何在SaaS所延伸的产业链条中占一席之位或者说掌握一定话语权?

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书中所述:“我们不只是希望从不确定性中存活下来,或仅仅是战胜不确定性。除了从不确定性中存活下来,我们更希望像罗马斯多葛学派的某一分支,并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Salesforce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

Salesforce的诞生

与贝尼奥夫的渴望

在创立Salesforce之前,贝尼奥夫就已经是Oracle最年轻的副总裁。

他以“前200名员工”的身份加入Oracle,从最基层的电话客服干起,10余年的软件销售经验让他愈发感知到,老派软件的刚性销售策略与市场灵活性需求的矛盾正在加剧,在“一次性交易”的产品输出模式导向下,供需出现不对称危机,对于用户的体验感和忠诚度变得不再可控,传统软件发展的天花板随时都有可能触达。

贝尼奥夫曾在自传《云攻略》中详细阐述到,“以前,软件许可证通常需要耗费数百万美元,而且必须进行提前支付,而之后,客户还必须在每年支付额外20%的支持服务费用。这种传统的定价结构会造成很大的财政困难,并使采购过程变得痛苦和冗长。”

缘于自身在Oracle的经历,贝尼奥夫观察到了另一个主要矛盾,传统软件安装过于复杂,存在一定的熟悉周期,而升级所需要的时间性很有可能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无法使用,基于软件所开展的业务则会停滞,尤其对于销售体系来说。

于此之下,有没有可能将软件移植到云端,让企业省去复杂的本地客户端安装过程,并允许他们在任何地点、时间以及设备上直接对软件进行访问是彼时贝尼奥夫所关注的重心。1999年,贝尼奥夫选择与Oracle和平分手,在拿到Oracle总裁200万美元天使投资和祝福后,他正式切入CRM赛道,Salesforce应运而生。

Salesforce并不是最早切入CRM的玩家,早在1993年,一家叫Siebel的公司就提出了CRM的初始模型:

一、让销售团队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

二、用销售漏斗让管理者可以预测业绩。

即便在现在看来,这也是一套针对项目型销售近乎完美的产品设计模型,而Salesforce的价值在于将这套理念搬到了web端。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贝尼奥夫将SFA(销售能力自动化)融入其中,就项目型销售而言,当流程足够标准化时,过程所导向的结果往往是可以计算的,而这种“可计算的结果”对于企业方不亚于一场“管理跃迁”。

“与外界所包装的营销天才称号所不同的是,实际上他是一个相当谨慎的人,且保持着对市场变化的绝对敏感。”Celnet(Salesforce ISV合作伙伴)副总裁裘思博这样形容贝尼奥夫,即便Salesforce并购潮不断的当下,贝尼奥夫仍会再三分析并购理由是否成立,所并购标的是否能对已有的Salesforce生态链产生正向输出。

互联网泡沫下的CRM守卫战

在正式登陆纽交所前的5年时间里,Salesforce始终围绕CRM作文章,一边忙于丰富CRM应用功能的同时,一边积极开拓 SaaS 市场,主要目的在于夯实CRM产品根基。这也符合麦肯锡三层面模型的第一层面——“拓展和守卫核心业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Salesforce先后推出了首个 SFA 应用程序、首个 SaaS 应用 CRM、首个客户服务应用程序及首个公开的企业云计算 API 程序语言 Sforce。

在获客维度,Salesforce并没有选择直接切入大企业,而是锚定中小规模和大企业的分公司。业内人士都知道,ToB始终是个慢活。一方面,刚成立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面向大企业客户对销售的要求完全不等同于小企业,将面临来自销售能力、销售周期、销售成本和服务能力方面的巨大考验。况且与想象中所不一样的是,大单的净利润率并不高,还会拉低用户量级规模化的速度。

在媒体的聚光灯下,Salesforce获得了充足的曝光度,但贝尼奥夫的创新之路并没有就此停滞。2001年,对于Salesforce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互联网泡沫爆发之下,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相继出现了现金流不足的危机,当时Salesforce每个月亏损约百万美元,资本方在危机下变得谨小慎微,Salesforce随时可能面临破产,如何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成为亟需。

在企业经营和运转的艰难时刻,当产品的商业逻辑没有问题时,就要反思商业模式是否可以有所改变。基于此,Salesforce创造性地发明了SaaS的新规则:以年为单位来签订合同,并且提前付费。

“这种做法直接改变了SaaS产品的订阅规则,对于客户来说,如果愿意接纳年度订阅方案,可以获得有一定吸引力的折扣;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一个提前付费的年度合同可以让他们立刻收到佣金,刺激了员工销售的积极性。该规则的制定的裨益甚至延伸到如今的Salesforce,它可以在每个财年伊始根据续订率就可计算出这一年的预估营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Salesforce能够稳定完成一例又一例的并购案。”裘思博解构了其中的原理。

这也说明,SaaS的真正魔力来自于后期的高毛利,一旦客户对产品形成粘性,续订策略就会产生飞轮效应,一方面企业每年都有着稳定的营收来源,另一方面,想要保证产品的高续订率就要在产品和服务上下足功夫。

构建平台生态的时刻来临

2004年,Salesforce正式完成了IPO,估值10亿美元左右。

留心的人会发现,Salesforce在招股说明书中有关于订阅还是定制服务的讨论。

Salesforce方面认为,目前小企业的流失率过高,远高于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尽管来自小型企业的营收占2003年全年营收的 40%,对营收稳定方面仍有较大振幅。另一方面,随着SaaS理念地普及,Salesforce感觉到了来自追赶者的压力,也意识到与老牌软件巨头竞争的乏力。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想要保持总营收稳定增长,除了拉新,似乎别无他选,但Salesforce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

现状是,大企业对定制化要求过高造成了当下国内SaaS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即如何分配人力和物力去匹配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割裂的需求。困难点在于,即使贝尼奥夫自带明星和流量光环,大型企业对Salesforce能否提供稳定、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仍报以质疑。

很明显,Salesforce亟需一套更为高效的机制来面向大企业市场。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Salesforce仍然没有选择直接与大企业销售交涉,反而采取了更为巧妙的迂回战术,通过PaaS平台和链接合作伙伴提升自己的产品丰富度,从而反向吸引大企业的注意力。

Salesforce推出面向第三方开发者的AppExchange,第三方SaaS应用的开发者可以将自己开发的SaaS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发布,可供他人订阅;

Salesforce推出基于云平台的开发语言Apex,供开发者在Salesforce 的共享平台上开发SaaS应用;

Salesforce正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在统一架构上部署应用的 PaaS平台“Force.com”,顺便又造了个新热词“平台即服务”。

自此,Salesforce正式踏上了构建SaaS生态的道路。

这种类似“开源”的生态模式,对于Salesforce后期获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面向原有的SMB(中小型企业级市场)的同时,也逐渐击破了KA(关键用户)的质疑,与此同时,也解决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需求割裂的问题。

根据Salesforce2015财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年总营收为53.7亿美元,客户群(企业)数量为15万左右,付费用户订阅数为375万个,企业平均订阅规模为25个订阅用户, 单个订阅单价为1432美元/年,企业年平均付费金额为3.58万美元,单个订阅单价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33%,企业平均付费金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1.28%。

在上市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Salesforce完成了服务客户规模和客户平均付费金额的双重增长。

生态扩张加速

Salesforce并购潮来了

IT不同于其它领域,研发周期较长、关键技术和团队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产品的复杂度,决定了“并购整合”是企业进行快速扩张的最佳方式。

长期来看,既然市场无法全部吃下,那么尽早地投资潜在力量,并通过并购吸纳合适的力量可能是最为恰当的选择。为此,Salesforce于2009年正式成立了战略投资集团Salesforce Ventures,重点在于企业服务的上下游,包括应用开发商、集成商、实施服务商。

Salesforce Ventures更关注的是所投标的与Salesforce的整体表现。保持对一级市场投资足够敏感度的好处在于,这种投资策略也拉近了Salesforce 和周边初创企业的距离,这也很好地解决了CRM产业链话语权的问题。

在企业服务方面的风险投资机构中, Salesforce Ventures占据到头部位置,迄今为止的被投明星企业有BOX、Zoom以及Twilio等。

对于Salesforce来说,关键业务的并购标的很可能来自于Salesforce Ventures风险投资项目,举个简单的例子,后来被Salesforce收购的Mulesoft 和Quip都曾拿到过Salesforce Ventures早期投资。

仔细观察Salesforce自2009年至今的并购标的,可以把Salesforce理解成千岛湖模型,旗下很多业务模块都是通过并购实现的。据Salesforce方面表示,“并购的目的不在于扼杀而在于整合,而是在人才、技术和管理上对并购对象进行深度整合。 ”

Salesforce的并购策略主要围绕两条核心主线进行,即技术逻辑和产品逻辑。

从产品逻辑上看,Salesforce 通过并购整合实现了从单一CRM 领域产品向全品类通用 SaaS 巨头的跨越。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外延并购,逐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产品线;从技术逻辑来看,Salesforce 通过并购整合实现“CRM+AI+数据”完整生态的构建。

这种规模化的并购策略在短期内也可能会呈现一定的负反馈。根据Salesforce 2011年至2015年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持续亏损,直至 2016 年才成功实现扭亏,Salesforce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缘于SaaS前期获客成本高所致。

但有一个关键节点是可以明显感知的到:自2015起,Salesforce并购方向开始转向人工智能和数据智能,换句话说,在2009-2015这段时间里,Salesforce已经搭建好了一站式服务营销、销售和客服的能力,同时具备了移动化和社交化的能力。

根据统计,Salesforce在2015-2016年度中年付费100万美元以上和年付费10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数较前几年有着显著的增长,年付费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在一年内增加了300家,年付费1000万美元的客户在一年内增加了27家。换句话说,在构建完整产品链条后,Salesforce正越来越受到大企业的亲睐。

除此之外,基于此时Salesforce的产品矩阵已经足够强大,提供了针对销售全流程的工具箱,它还创造性地采用了交叉销售的策略,针对组合式的产品销售Salesforce提供了一定的优惠力度,根据2017年的Dreamforce大会的资料披露,重要客户中大约75%以上购买了4种以上的产品组合,99%的客户订阅了两种以上的云服务。

在过去,似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Salesforce总能想到办法,并跨过去。从某种意义上说,CRM成就了如今的Salesforce商业帝国,而Salesforce又重新定义了CRM,倾向于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理念的系统化实践。
责任编辑:p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IT
    IT
    +关注

    关注

    2

    文章

    793

    浏览量

    63038
  • CRM
    CRM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43

    浏览量

    20984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76

    文章

    43824

    浏览量

    230581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USB使用两条CC线,是否可以在任何CC线路上的2个PD源之间进行选择?

    我知道USB PD通常只使用一CC线,但是如果使用两条CC线,是否可以在者之间切换并发送数据包或决定连接到哪一,同时存在个Rd下拉?
    发表于 02-23 08:05

    在额定转速以下运行时,励磁采用电压控制好还是电流控制好呢?

    本司有两条同样的生产线,主要由(拉丝+挤塑+牵引+收线)组成,两条生产线由同一生产厂家生产,传动部件主要由欧陆590+直流电机组成。 第一
    发表于 12-14 07:14

    如何围绕高速数模转换器中的相位噪声贡献进行设计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如何围绕高速数模转换器中的相位噪声贡献进行设计.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1-28 10:34 0次下载
    如何<b class='flag-5'>围绕</b>高速数模转换器中的相位噪声贡献<b class='flag-5'>进行</b>设计

    请问ds18b20用两条线是怎么实现的?

    ds18b20用两条线是怎么实现的? 没有VCC 只接了数据跟GND口驱动代码是一样的吗?
    发表于 11-07 06:55

    什么是数字主线?如何构建数字主线?数字主线应用如何?

    数字主线一词起源于航空航天领域,最先是美国空军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2003年在联合研发F-35时提出,数字主线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设计数据和制造数据的打通,从而极大提升了军用战斗机制造与装配的自动化程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9-26 11:16 1323次阅读
    什么是数字<b class='flag-5'>主线</b>?如何构建数字<b class='flag-5'>主线</b>?数字<b class='flag-5'>主线</b>应用如何?

    #fpga K7核心板0元试用,正在进行中~

    核心
    明德扬科技
    发布于 :2023年09月06日 14:47:48

    使用NUC131SD2AEU定期传输CAN信息并调试CAN接口

    : NuMaker-NUC131U V1.0 当配置四消息时, 其中两条消息将每秒钟更新一次, 另两条消息将不再更新。 四个消息中只有一
    发表于 08-29 07:51

    两条语句就可以画画了还是实战比较欢乐

    电路函数电子diy
    学习电子知识
    发布于 :2023年08月15日 22:11:23

    ARM IntegratorlAM用户指南

    ARM集成器/AM(分析器模块)允许您访问集成器系统总线,并允许您安装EPROM或EPROM仿真器。 当多个模块堆叠在主板上时,分析仪模块始终放置在顶部。 积分器系统通常使用两条总线: 核心模块上
    发表于 08-12 06:57

    GLL3-80G主线路板原理图

    GLL3-80G主线路板原理图
    发表于 07-31 17:35 0次下载

    #硬声创作季 电子知识 两条腿的窟窿

    元器件电子知识
    Mr_haohao
    发布于 :2023年07月25日 20:13:07

    #硬声创作季 电子知识 不同的两条灰排线的连接方法。

    接线
    Mr_haohao
    发布于 :2023年07月24日 18:32:10

    数字主线与数字孪生技术发展及在复杂产品研制中的应用

    美国学者Kraft指出,数字主线(Digital thread)是可进行配置以及拓展的一种分析架构,主要应用于企业级的复杂组织体。在整个复杂产品系统全寿命周期中,研发人员需要将整个研制过程中的零散数据
    的头像 发表于 06-08 11:41 1190次阅读

    为什么需要5.5G核心网?

    网络需要向5.5G核心网或5G-Advanced演进,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当我们审视当前5G发展进程,5G的建设初衷主要围绕3大场景。
    发表于 05-25 10:20 247次阅读

    增材制造到底颠覆了什么?革了谁的命?

    围绕正向设计,工业软件和增材制造之间具有一种奇妙的哲学关系。以正向设计为核心主线,工业软件通过支撑正向设计,在全生命周期支撑增材制造过程的完成。
    发表于 05-10 10:23 370次阅读
    增材制造到底颠覆了什么?革了谁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