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政策发布采集学生生物识别信息将“严限”

倩倩 来源:lq 作者:封面新闻 2019-09-12 11:36 次阅读

“加强教育App数据统筹管理。大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应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第三方App采集个人信息,应与学校签订数据安全协议。严格限制采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这是9月5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谈及学生生物识别信息采集时提及的要求。

当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并介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App在教育系统被广泛应用,在促进教育教学同时,也带来传播有害信息等不少新的问题。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也为回应社会关切,近日,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

对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政策文件,雷朝滋表示,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App,对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不少学生反映被App“绑架”,特别是高校,打热水用App,跑步用App,连WIFI用一个,刷网课用一个,给学生带来不少困扰。此次开展的App的清理专项行动,有没有对校园内App泛滥问题采取治理措施?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

对此,雷朝滋表示,3月已开展教育App专项调研,抽取一百所高校,对高校教育App应用进行了解。从调研情况看,总体情况还是好的,89所高校App数量都在5个以下,确实也有少数高校开发引进的App超过20个,给师生造成困扰。为切实治理App泛滥问题,教育部近期将启动专项行动,从四方面加强统筹管理,治理应用乱象。

一是加强教育App开发的统筹管理。学校相关部门和老师开发教育App,并要求学生使用的,必须经学校批准立项,不得擅自开发。

二是加强教育App选用的统筹管理。选用教育App要充分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并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

三是加强教育App整合共享的统筹管理。严格控制本单位教育App数量,同一业务不同层次,不得开发多个App。

四是加强教育App数据统筹管理。采集个人信息,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大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应经过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第三方App采集个人信息,应与学校签订数据安全协议,不得向用户重复采取个人信息。严格限制采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关于长效监管机制,雷朝滋透露,在《意见》中单独设置了一章,对建立教育App监管体系进行阐述,提出了系列要求,将从三方面做好教育App监管。

一是加强标准规范制定。《意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明确教育App监管标准,在内容管理、数据规范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划出了红线。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制定教育App的标准规范,细化落实工作要求。

二是开展常态化监管。教育部将加强和职能部门、专业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建立常态化监测通报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通报安全隐患,督促整改,并进行及时反馈。

三是做大监管“同心圆”。会同网信、电信主管、公安、市场监管、“扫黄打非”等部门实施联合监管,发挥教育App提供者、App分发平台、移动终端制造商等主体作用。规范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自律,建立意见反馈和投诉举报渠道,发挥专业机构、专家、家长等主体责任,加强社会监管,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生物识别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203

    浏览量

    52322
  • 移动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

    文章

    598

    浏览量

    33896
  • APP
    APP
    +关注

    关注

    33

    文章

    1529

    浏览量

    7162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赋能智慧教育升级:国产OPS电脑主板FTD2000K6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智慧教育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础。随着线上教育
    的头像 发表于 02-01 10:37 223次阅读

    十大精彩瞬间,2023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骁龙特别奖提名作品公布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是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享誉世界的顶级自然影像赛事。骁龙连续第四年成为大赛独家影像技术合作伙伴,彰显了在利用移动技术创新赋能野生生物影像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
    的头像 发表于 11-03 20:10 411次阅读
    十大精彩瞬间,2023中国野<b class='flag-5'>生生物</b>影像年赛骁龙特别奖提名作品公布

    语音识别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辅导: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将教师的口头讲解或学生的问题转化为文字形式,方便学生回顾和复习。同时,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自动分析文本信息,为学生
    的头像 发表于 11-02 18:44 331次阅读

    语音识别技术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识别技术,在线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学习辅导。学生可以通过语音与机器人老师进行互动,提问并获得解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
    的头像 发表于 10-26 14:42 223次阅读

    生物识别和人脸识别的区别

      生物识别和人脸识别都是当今广泛应用于安全领域的技术。生物识别是一种基于个体生理和行为特征的识别
    发表于 08-28 17:29 874次阅读

    阿里平头哥发布首个 RISC-V AI 软硬全栈平台

    转自https://m.ithome.com/html/714391.htm 2023 RISC-V 中国峰会8月23日在北京召开,平头哥在会上发布首个自研 RISC-V AI 平台。 据介绍,该
    发表于 08-26 14:14

    生物识别信息传递的区别

    生物识别信息传递的区别 生物识别技术和信息传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人们可能会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但它们的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4:56 480次阅读

    生物识别与脑机接口的关系

    生物识别与脑机接口的关系 生物识别技术和脑机接口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热门的两个方向,它们分别在安全领域和智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两个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它们之间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4:56 339次阅读

    生物识别有哪些方式?

    生物识别有哪些方式? 现代生物识别技术是一项通过生物学特征来确认身份的技术,其应用领域包括金融、医疗、政府、法律和军事等众多领域。生物识别
    的头像 发表于 08-11 19:22 1394次阅读

    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缺点有哪些

    您更好地了解这种技术并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一、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点 1. 高安全性 生物识别技术以人体内在特征作为识别标准,如指纹、虹膜、面部结构等,这种特征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无法模拟性等特点,可以大大降低个人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8:57 2409次阅读

    生物识别技术包括哪些

    生物识别技术包括哪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感知人体特定身体部位的生物特征信息,来验证和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8:55 1886次阅读

    机器视觉与生物特征识别的关系

    生物信息的学习和分析,通过特定传感器识别人体独有特征并进行认证和识别。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两者的结合可以产生一些非常有用的应用。 机器视觉是通过摄像头、扫描仪等设备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7:43 493次阅读

    面部表情识别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面部表情识别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将探讨面部表情识别在教育领域应用,包括课堂管理、个性化教学、在线学习等方面。 首先
    的头像 发表于 08-04 17:48 456次阅读

    基于电子校牌学生信息管理方案: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管理水平

    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在为方便校方对本校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能通过识别、监控学生学习、健康等信息。蓝牙+UWB电子校牌学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20:52 288次阅读
    基于电子校牌<b class='flag-5'>学生</b><b class='flag-5'>信息</b>管理方案:如何提升<b class='flag-5'>学生</b><b class='flag-5'>信息</b>管理水平

    什么是生物识别信息 了解生物特征识别的基本原理

    首先,需要采集个体的生物特征数据,如指纹、虹膜、人脸、声音等。这些生物特征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进行获取,并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格式。
    发表于 06-29 17:02 403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