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密歇根大学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测量通过了单个分子的热传递速率

青岛科技通 来源:陈年丽 2019-07-25 17:51 次阅读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测量了通过单个分子的热传递速率,朝制造出分子计算机迈出重要一步。分子计算利用分子而非硅来创建电路,可最大化摩尔定律,使造出最强大的传统计算机成为可能。

摩尔定律称,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每两年翻一番,目前认为摩尔定律已经“日薄西山”的言论层出不穷。人们普遍认为分子计算是摩尔定律的“终结者”,但研制分子计算机还面临诸多障碍,热传递就是其中之一。热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有温度差存在时,热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

机械工程教授埃德加·迈霍费尔说:“热是分子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电子元件基本上是连接两个电极的原子串。当分子变热时,原子会快速振动,导致原子串断裂。”

但迄今为止,科学家一直无法测量沿这些分子的热传递情况,更不用说对其进行控制了。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第一个观察热量流经分子链速度的实验。

近十年来,迈霍费尔团队一直在为此做准备。他们开发了一种量热仪,其拥有出色的热敏性,他们将量热计加热到20℃—40℃。量热计配备有一个金色电极,其拥有一个纳米尺寸的尖端;另外,韩国科学家准备了一个带有分子涂层(碳原子链)的室温金电极。

他们将两个电极放在一起,直到它们刚接触,这使碳原子链上的一些原子能附着在量热计的电极上。在电极接触的情况下,热量从热量计中自由流出,然后研究人员将电极慢慢拉开,使只有碳原子链能连接它们。

他们用2—10个原子长的碳链进行了热流实验,但链的长度似乎不影响热量通过它的速率。在室温下,传热速率为量热计和电极之间每相差1℃,传热约为20皮瓦(20万亿分之一瓦)。

理论预测表明,即使分子链变得更长,长度为100纳米甚至更多,纳米级的热传递也是这种情况,该团队希望厘清这一情况是否属实。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路
    +关注

    关注

    170

    文章

    5480

    浏览量

    169484
  • 计算机
    +关注

    关注

    19

    文章

    6644

    浏览量

    84478

原文标题:单分子热传递速率首次测得 向研制分子计算机迈出重要一步

文章出处:【微信号:qdkjjkjt,微信公众号:青岛科技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小松电动化工程机械系列7种机型全部通过了GX首次认证

    日本国土交通省于2023年10月新设立了GX (Green Transformation,绿色转型) 工程机械认证制度,小松的电动化工程机械系列的7种机型全部通过了该制度的首次认证。
    的头像 发表于 03-29 11:38 262次阅读

    瞻芯电子开发的3款第二代650V SiC MOSFET通过了车规级可靠性认证

    3月8日,瞻芯电子开发的3款第二代650V SiC MOSFET产品通过了严格的车规级可靠性认证(AEC-Q101 Qualified)。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09:24 359次阅读
    瞻芯电子开发的3款第二代650V SiC MOSFET<b class='flag-5'>通过了</b>车规级可靠性认证

    韩国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在石墨烯层上生长柔性GaN LED阵列的方法

    外媒消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与成均馆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开发了一种在石墨烯层上生长柔性GaN LED阵列的方法,通过该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0:07 547次阅读

    清华大学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创新性的超分子忆阻器纳米RRAM

    其中,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依靠改变电阻水平来存储数据。最近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李原领导的研究小组的工作,他们开创了一种制造超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6:05 385次阅读
    清华<b class='flag-5'>大学</b><b class='flag-5'>研究</b>小组开发出了创新性的超<b class='flag-5'>分子</b>忆阻器纳米RRAM

    魔视智能获ASPICE CL2认证助力打造国际化自动驾驶

    近日,自动驾驶新势力Tier1魔视智能MOTOVIS顺利通过了ASPICE CL2国际认证。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7:45 1265次阅读

    TERS 成像解析单个分子振动模式

      背景 由首席科学家 Yousoo Kim 领导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表面与界面科学实验室在纳米尺度上进行表面和界面研究,直至单个原子和分子水平。拉曼光谱等光学技术是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1:30 222次阅读
    TERS 成像解析<b class='flag-5'>单个</b><b class='flag-5'>分子</b>振动模式

    用于研究单个纳米颗粒表面的显微光谱

    能保证完全的分子交换。单纳米颗粒散射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分子交换的程度,峰移和展宽与分子附着的增加相关。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不受常用的体集成测量期间固有存在的同源展宽的影响。 András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0:33 202次阅读
    用于<b class='flag-5'>研究</b><b class='flag-5'>单个</b>纳米颗粒表面的显微光谱

    深技大科研团队首次提出基于超光速等离子体尾波场产生阿秒脉冲的方案

    近日,深圳技术大学阮双琛教授和周沧涛教授团队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超光速等离子体尾波场产生阿秒脉冲、亚周期相干光激波辐射的物理方案,并阐释了一种由电子集体作用主导的全新相干辐射产生机制。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10:40 347次阅读
    深技大科研<b class='flag-5'>团队</b><b class='flag-5'>首次</b>提出基于超光速等离子体尾波场产生阿秒脉冲的方案

    深兰科研黄智生教授团队6篇论文被国际医学信息科学顶尖学术会议“HIS 2023”收录

    近日,深兰科学院智能科学首席科学家黄智生教授及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同济大学团队,北京工业大学团队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0:07 413次阅读
    深兰科研黄智生教授<b class='flag-5'>团队</b>6篇论文被<b class='flag-5'>国际</b>医学信息科学顶尖学术会议“HIS 2023”收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研团队发现迄今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半导体

    根据研究小组的研究,re6se8cl2的音响以比硅电子快两倍的速度移动,并在1纳秒内通过了多个微米样本。研究小组认为,考虑到拍立得的传输寿命约为11纳秒,声音质子和拍立得一次可以传送2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11:30 503次阅读

    清华大学团队在超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清华大学团队在超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上。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09:20 620次阅读
    清华<b class='flag-5'>大学</b><b class='flag-5'>团队</b>在超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为什么电流源的内阻为无穷大?内阻那么大不是没电流通过了

    为什么电流源的内阻为无穷大?内阻那么大不是没电流通过了? 电路中常用的电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压源(voltage source),另一种是电流源(current source)。其中,电压源的输出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14:45 4913次阅读

    如何在微观层面测量界面现象

    近日,厦门大学洪文晶教授团队将自主研制的单分子电学表征仪器与飞秒脉冲激光耦合,通过化学、物理、电子、仪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学科攻关建立了能够在单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10:58 644次阅读
    如何在微观层面<b class='flag-5'>测量</b>界面现象

    GameAbove向东密歇根大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捐资160万美元,助其提升网络安全项目

    GameAbove向东密歇根大学(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工程与技术学院捐资160万美元,助其提升网络安全项目 该网络安全项目不久后将引入新研究内容和证书项目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06:08 308次阅读

    吡啶环分子器件电子输运特性研究

    利用分子器件实现传统电子元件的基本功能已被认为是分子电子学的研究目标,因而该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特性,如分子整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6-05 16:16 457次阅读
    吡啶环<b class='flag-5'>分子</b>器件电子输运特性<b class='flag-5'>研究</b>